欢迎访问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
2025年05月14日 Wed
网站首页
机构职能
公告公示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政策法规
市县动态
申诉投诉
咨询互动
联系方式
操作指南
下载中心
信息来源: 安徽省医药价格和集中采购中心     发布时间:2019/11/29    阅读次数:

 

 

20181128日,安徽省医疗保障局正式挂牌成立。一年来,安徽省医疗保障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锐意创新、砥砺奋进,推进全省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步入新征程。

 

一、完善基本医保制度,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整合城乡基本医保制度。实施 “三保”统一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执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待遇,城乡居民用药范围大幅增加,保障待遇稳步提高,有效破解城乡居民“同病不同治、同药不同价”差异,彰显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公平、普惠要求。  

      

 

                                                                                            

完善医保扶贫制度体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各项部署,实施安徽省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妥善建立《安徽省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负面清单》,取消政策加码,实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应保尽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建立“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在全国率先制定执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制定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慢性病门诊用药目录,通过统一慢性病用药范围,简化鉴定标准,规范就医管理,切实减轻患者门诊用药费用负担。

 

 

健全基本医保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全省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保合并实施,扎实开展4项医疗保障民生工程,通过全省职工医保、生育保险缴费基数调整,促进企业减负增效。2019年,全省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分别达到520元、250元。截至10月底,城乡居民和职工医保待遇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1%84.1%以上。

                                                           

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进民生健康福祉

 完善医药集中采购机制。落实国家谈判抗癌药降价政策,开展我省抗癌药带量专项采购,成功完成13种抗癌药谈判议价,价格平均降幅达39.52%。 制定“17+13+X”种抗癌药降价惠民政策,创新建立“五确保、两考核”落地保障机制。110月份,全省按谈判后价格采购抗癌药品金额4.83亿元,为参保患者和医保基金节省约1.15亿元,患者获得感明显。

 

                                                           

 

 

开展高值医用耗材治理“破冰”行动。通过改革招采方式,创新采购机制,在全国率先以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方式破解高值医用耗材难题。今年7月份,开展安徽省属公立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试点,实现骨科植入(脊柱)类耗材平均降价53.4%,眼科(人工晶体)类耗材平均降价20.5%,营造了公平透明的医疗行业营商环境。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马鞍山等8个市分别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按病种付费和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省级试点;探索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完善县域医共体包干管理办法,建立总额控制下按病种分值付费管理模式,完善医疗机构自主控费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健全监管长效机制,查处欺诈骗保行为

 

保持对欺诈骗保行为的高压态势。部署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推进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通过日常巡查、飞行检查、交叉互查,实现对全省定点协议医药机构检查监管全覆盖。截止10月底,全省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26846家,检查覆盖率达90%。处理协议医药机构8324家,其中暂停协议管理762家,解除协议管理84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3起,追回医保基金3.92亿元。  

                                                   

 

 

             

构建医保监管长效机制。实施《安徽省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制定全省统一的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文本,建立《安徽省医疗保障协议医师管理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基本医保基金支出增幅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节约医保基金支出29.73亿,医保基金“跑冒滴漏”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四、提升保障管理水平,优化医保服务质量 

推进实施门诊异地就医结算。贯彻落实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进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工作。9月份开始,全省职工医保全部实现与上海市662家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实现职工医保普通门诊和门诊慢性病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4个市城乡居民基本医保门诊慢性病省内异地直接结算。

 

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备案手续、优化备案流程,多渠道解决参保群众异地就医备案难问题。11月份开始,办理高血压、糖尿病慢病报销仅需提供疾病诊断证明、检查报告单和门诊病历即可。全省290家定点医院接入异地就医结算信息系统,共计办理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102.9万人次,直接报销90.93亿元,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推进智慧医保建设。作为全国医保信息化建设首批试点省,我省按照国家医保局信息化建设工作部署,实施省级平台总体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编制《安徽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省级平台建设的总体架构和顶层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效。

 

五、推进管理体制改革,锤炼过硬干部队伍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全力抓好机构组建,积极推进职能划转,机构组建工作衔接有序。截至10月底,全省16个市、105个县(市、区)医保局全部挂牌成立,下辖二级机构139个;全省市、县共有行政编制767名,参公编制270名,其他事业编2198名,初步建立全省医疗保障管理新体制。

 

 

强化治理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机关党的建设,压实主体责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开展“亮身份”做表率、“亮岗位”勇担当、“亮承诺”展决心的“三亮”活动,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制定843项内部管理制度,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建立工作任务台账,树立实干作风,力戒“五推”问题;创新实施“三分”调研法,进一步提高调查研究工作质量,优化工作作风。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和关心我省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副局长施子海、陈金甫先后来我省调研指导工作,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多次对医保工作做出批示,省委深改委、省政府常务会议四次听取医保工作汇报。

 

立足新的起点,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建立更加公平、成熟、定型、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进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发展,切实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谱写安徽医疗保障改革发展新的篇章!